成都理工大学胡伟杰青团队在2025年第一期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(PNAS)上发表了题为:“Metastable State Preceding Shear Zone Instability: Implications for Earthquake-Accelerated Landslides and Dynamic Triggering(滑带破坏前的亚稳定状态:对地震诱发滑坡机理的启示)”重要研究成果(直接投稿)。依托尊龙凯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、重大项目,联合法国巴黎朗之万研究所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科学家,发现了地震作用下滑带破坏前的亚稳定状态,揭示了滑带强度同震弱化与震后愈合机制,进而对沿用了半个世纪的滑坡动力学计算理论(Newmark法)进行了重要修正。成都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,胡伟教授为论文第二且唯一通讯作者,团队成员李延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。地震是滑坡灾害最主要的触发因素之一,尤其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,新构造运动强烈,地震活动频繁,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尤为显著。如2008年汶川地震,诱发了多达6万余处滑坡,滑坡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地震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。成都理工大学滑坡动力学研究团队紧密围绕防灾减灾国家战略,以基础科学研究为抓手,聚焦该问题开展了十余年的持续攻关,在强震诱发滑坡机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。该项研究发现了滑带破坏前的“亚稳定状态”,系统揭示了滑带强度“同振弱化”与“震后愈合”效应及其博弈作用机制,从物理力学机制上解释了“滑带在震动作用下为什么会失稳?”这一基础科学问题。基于上述科学发现,对沿用了半个世纪的滑坡动力学计算理论(Newmark法)进行了重要修正。该成果不仅提升了对强震诱发滑坡机理的科学认识,所提出的修正Newmark法更将对滑坡抗震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▲图1 地震作用下滑带状态相图:稳定状态、亚稳定状态与失稳状态
▲图2 论文首页
论文引用:Y. Li, W. Hu, Q. Xu, H. Luo, C. Chang, X. Jia, (2025). Metastable state preceding shear zone instability: Implications for earthquake-accelerated landslides and dynamic triggering, Proc. Natl. Acad. Sci. U.S.A.122 (1): e2417840121.论文链接: https://www.pnas.org/doi/10.1073/pnas.2417840121